近日,由“社造家&全民社造实践平台”发起编撰的《中国社造案例集》正式发布。案例集收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样本,河源星河丹堤成功入选!与北京史家胡同、大栅栏、北戴河阿那亚、成都麓湖、成都玉林东路社区、上海嘉定信义嘉庭、杭州良渚文化村玉鸟集村创等国内社区营造标杆同列其中。
一、从建筑到生活:解码河源星河丹堤的社区生命力
自2023年11月交付以来,河源星河丹堤通过星邻里社群,构建起活跃的社区生态:平均每周3-4场活动点亮社区,链接超1500户业主,孵化出书法、绘画、瑜伽、羽毛球、美食等10个活跃的兴趣社团。通过社团主理人共创引领的自组织模式,社团活动实现常态化运营。
河源星河丹堤用「教育滋养」「空间活化」「多元共治」三大维度的创新实践,重新定义了“造家园”的内涵。
1、家文化滋养下的教育社区
当“教育焦虑”成为社会痛点,河源星河丹堤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
傍晚放学后,小朋友们在图书馆内安静自习;回到家中,由悦读社发起的每日读书打卡计划,让孩子和家长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;周末时光,由兴趣社团主理人发起的各类活动,丰富着孩子们的课后生活。
寒暑假期间,星邻里社群推出“闪光少年的夏天”成长计划——星河自习室,帮助孩子们建立规律学习机制;策划自然探索、科学实践等亲子研学,拓展孩子们的认知边界;特邀小区内外的985高校学子开展“学霸圆桌会”,向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。
2、社区空间让生活鲜活起来
教育的温度让社区有了灵魂,而空间的活化则让这份灵魂找到栖居之所。
星友广场上,晨光中的太极拳与八段锦晨练,已成为日常;老年活动中心内,长者们围坐对弈,切磋棋艺;社区图书馆里,孩子们在书香中开启学习时光;多功能厅的星河放映室,用光影卸下业主们的疲惫;共享瑜伽室内,妈妈们在舒展中重获身心平衡;而一门之隔的星河教室,则是孩子们的成长天地。下楼即课堂,邻居变老师,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兴趣成长课,让孩子们在这里实现“成长自由”。
河源星河丹堤社区空间由物理边界,演变为情感联结的纽带、文化滋养的土壤和全龄成长的能量场,真正让建筑与人文生活同频共振。
3、多方共建 共筑我们的理想家园
当人与空间彼此滋养,共建的根系便在社区土壤中蔓延生长。
河源星河丹堤成立的社群理事会,吸纳了有正能量和利他精神的业主参与共建。定期召开社群议事会,让业主关注的各类问题得以充分讨论,并形成实施方案。“邻里跨年之夜”、“邻里市集”及社区公益行动,正是在这样的共议协商中落地成型。
社区共建不仅凝聚业主力量,更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。社区图书馆与市图书馆达成资源联动,引入书展、绘本阅读等优质活动。这种模式也推动业主从“空间使用者”转变为“社区共建者”,激活了公共空间的活力。
二、从“三好房子”到“五好生活”的升维
作为城市运营的引领者,星河为业主和社会提供“好产品、好配套、好服务”三好房子。随着现代居住需求升级,星河重新定义社区价值。星河控股搭建业主社群共创平台,落实“好邻居、好生活”价值维度,实现“三好房子”到“五好生活”的价值迭代。
兴趣社团、共享空间、资源平台等社群载体,不仅诠释着“友爱、共创、成长”的社区精神,更让“和你一起发光”的品牌理念照进现实。
三、结语:让建筑生长出生活的温度
当城市化进程转向品质深耕,社区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,让“孩子找到玩伴,业主找回邻里”的居住理想得以实现。最好的社区景观不是水景园林,而是图书馆里亲子共读的侧影、广场上邻里相授的太极招式、自习室里少年与志愿者的轻声探讨——这些鲜活的日常,正是重新定义理想家园的度量衡。
推荐阅读: